1959年春天,中國地質大學的幾名師生在四川涼山地區(qū)進行地質考察。由于李四光剛剛在大慶發(fā)現(xiàn)了大型油田,全國人民對地質事業(yè)的期望和愛戴正處于空前高漲的時期。
師生們由領隊劉教授和五名學生,外加地方支援的施工隊組成。一隊人沿著原始森林的一條小河,一路穿村訪鄉(xiāng),走走停停一連行進了五天,終于帶著笨重的設備登上頂峰阿瑪頂。
晚上在背風的山谷搭好帳篷,一干人坐在地上吃干糧,準備好好地休息一夜,明天開始著手打鉆探井,了解這片地區(qū)的土層結構和礦產(chǎn)資源。劉教授心情舒暢,跟學生們說起了當年留學美國的故事,大家笑聲不斷。
這時,不知什么時候,一個老人拄著拐杖走到了他們身邊,大家感到驚訝的同時,急忙給他遞上水和餅干。老人沒有接,只是用嘶啞的聲音對著劉教授說:“不要在這里鉆井,不要在這里鉆井!”然后,轉過身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地下山了。
第二天一早,沒有人想到老人的話,大家都認為他無非是附近山村的愚昧老人罷了。七手八腳地把鉆井架子搭好,小型柴油機一拉,“噠噠噠”的機器聲響遍山谷,銀色的鋼鉆頭很塊地卷起一塊塊黑泥,迅速地下下垂直伸去。這臺國產(chǎn)鉆探機可以深入地下800米,穿透20厘米的高硬度花崗巖。
“啊,不好了!”突然,伴隨著機器奇怪的嚎叫聲,一個學生驚叫了起來,大家趕忙圍了上去。只見鉆頭下翻卷出的泥土里濺出點點鮮血,還伴隨著大塊大塊的什么動物的皮肉。
劉教授叫停了柴油機,蹲下來仔細查看,只覺得土地上飄帶著刺鼻的血腥味,眼睛都幾乎睜不開。他用手拿起一塊瓦片大還滴著鮮血的肉塊,上面帶著黑亮的鱗片,每一個鱗片都厚如農(nóng)村吃飯用的粗瓷大碗的碗底,堅硬如樹皮。
“這是什么?”大家紛紛低聲猜測。
“應該是蛇。”劉教授抬起頭說,這時他看到頭上烏云密布,風卷著黑云在聚集,剛才還晴朗的天空頓時暗如黑夜。“快走,快下山,要下暴雨了!”他指揮著大家,連機器都來不及收拾,趕忙撤離到山腳下的村寨里。
雷鳴閃電中,眾人一身泥污落湯雞般地叩開一戶村民的房門,好不容易得以緩一口氣。
劉教授坐在一邊,沉默不語。
村民給大伙煮了一鍋辣椒湯,大家喝著,覺得身體慢慢地暖了起來,開始七嘴八舌地談論剛才的奇事。劉教授突然想到昨夜出現(xiàn)的老人,連忙向村民詢問他的身份,希望能找到他了解事情的起因。村民聽完他的描述后十分驚訝:“那是我們的老村長,解放前就已經(jīng)死了!”
那場雨下了七天七夜,山洪暴發(fā),附近村寨全部被沖垮,死亡上百人。
現(xiàn)在你若去涼山旅游,能夠見到阿瑪頂上有一個小廟名叫“養(yǎng)龍殿”。方丈今年已經(jīng)80高齡,下有徒弟五位。不要小瞧他們,此方丈可是李四光的師弟,徒弟是我國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哦!